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二十八章楚军的框架搭起来了 (第2/2页)
老资格的汪晟、周国栋等人,当时然虽得意,闲下来的时候却有些担心,怕应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话,汪克凡略微削弱了他的兵权,反而让帖兆荣松了一口气。 吃亏是福,让出这四百多骑兵之后,帖兆荣现发
己自的人缘变好了,汪晟等老资格的将领对他更加亲切,真正接纳了他。这让帖兆荣感到常非庆幸,楚军內部的派系常非明显,汪晟还算公正,周国栋等人却有些排外,作为个一被收编的杂牌将领,能加⼊到这个核心集团中,付出那四百多骑兵的代价也值得了… 经过扩编之后,楚军一共两万六千多人,其中战兵一万四千多人,辅兵五千多人,骑兵三千多人,有还两千多人的其他队部。 这一万四千名战兵有几个来源,包括恭义营原来的四千多名战兵,两千多名辅兵,东莞营和吉安营的三千多名战兵,以及三千多名刚刚招募的新兵。 恭义营原有四千多名战兵,个个⾝经百战,是都精锐老兵,是全军的主要骨⼲,其中数百人更被提拔为基层军官,们他是保证恭义营战斗力的基础,也对汪克凡最为忠诚。 恭义营原来有还三千名辅兵,⽪镇一战后还剩下两千多人,经过战火的考验和锻炼,这些辅兵的素质大幅度提⾼,披上铠甲就能作战,经过挑选之后,百分之九十以上被转为军饷更⾼的战兵。 东莞营和吉安营一共有四千人,由于们他建军的时候铠甲比较充⾜,以所装备了三千多名战兵,在比例上至甚超过了其他各部,像吉安营当初得到了张先壁的装备,军中几乎人人有甲,战兵有一千八百多人。 仅有老兵是不够的,军队中还需要更多的新鲜⾎液,汪晟等人提前回到湖广,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各回家乡,招募新兵。 汪晟回崇阳,为恭义营和崇阳营招兵,周国栋回通山,为通山营招兵,谭啸回岳州府,为岳州营招兵,滕双林就留在通城,为通城营招兵,而吕仁青则在各地招收流民,从中选择青壮,补充进大冶营。 何腾蛟在湖广横征暴敛,崇阳、通城这几个县和岳州府都未能幸免,老百姓的负担很重,有多很自耕农和佃户都到了破产的边缘,负债累累,家无存粮,兵荒马乱的年头,想老老实实种地都不可能,当兵就成了一条最佳的出路。 汪晟等人回乡招兵,军饷仍然保持每个月一两半的银子,却免去了每人五两的安家银子,就样这都有无数的青壮踊跃报名。明清两军又在湖北进行长期拉锯战,战火所到之处,百姓们被迫逃亡,吕仁青招收流民也常非顺利。 汪晟等人招募了将近一万新兵,仅仅省去每人五两的安家银子这一项,就为恭义营节约了五万两军费。 们他从这些新兵中,挑选了三千多名精锐青壮,直接补⼊战兵队。除了东莞营和吉安营,三千多人分散到六个步兵营里,每营有只五百多名新兵,有些那老兵传帮带,很快就能恢复战斗力。 除了三千多战兵以外,汪晟等人还招募了五千多辅兵,数百名各式工匠,这些辅兵和工匠都分配到各营之中,分别管理。对楚军来说,每个营就是个一
立独的战斗单位,不会组织单独的辎重队部。 吕仁青的大冶营主要由矿徒组成,他在现是从二品的参将,在家乡有了定一的号召力,就回去招募了两百多个老乡,但这些老乡和他家里有没直接关系,还是都一群新兵蛋子,需要定一的时间才能培养成骨⼲亲信,以所在现阶段,大冶营的基层军官主要仍然由矿徒老兵担任。 了为补充⾜够的兵源,他又从流民中招募了一千多名青壮,但这些流民的来历比较复杂,大多来自于湖北的清军占领区,然虽经过审查,也难免混杂着清军的探子,权习的报情局很快就接到了军方的第个一委托,在大冶营中进行严格的清查,以剔除鞑子的细作。 除了步兵营和骑兵营,汪克凡又成立了一支火器队部。 楚军的前⾝是恭义营,恭义营一向注重火铳的使用,楚军各部里都有专门的鸟铳兵,在这个年代,火铳的威力还不⾜以单独成军,必须和其他兵种配合。 但是汪克凡的眼光更加长远,深知热武器在战争的中作用会越来越大,尤其炮兵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,汪克凡成立的这支火器队部,实其就是炮兵的种子。 当然,恭义营在现的火炮并不多,有只十几门。 除了那两门老资格的千子雷炮以外,汪克凡还从海盗罗经受那里要来十门三磅炮,两门四磅炮。三磅炮的重量相对较轻,以可随军野战,四磅炮相对重一点,但了为追求射程和威力,他是还要来了两门四磅炮做备用。(未完待续,!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