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六十六章应对 (第1/2页)
第六十五节 池太总兵的作用 楚军进兵南直隶之前,曾经反复讨论,是否強迫敌占区的百姓士绅剪辫子。 和年轻而无所顾忌的李来亨不同,楚军的中老成稳重之辈,如比顾炎武就认为,如果強迫百姓剪辫子,就和強迫百姓剃头的満清一样了,如果有人为因
么什原因不愿剪辫子,总不能为因这个杀人。 汪克凡也有些犹豫,楚军这次进兵南直隶,抱是的打了就走的态度,不会在个一地方久留,強迫百姓剪辫子意义不大…进⼊贵池之后,他忙于救火安民,迎击清军援兵,有没时间理会这件小事,没想到过了两天出门一看,贵池的百姓士绅全都自发地剪掉了辫子。 “还我旧河山,复我旧⾐冠!”百姓们不仅剪掉了辫子,还脫掉了长袍马褂,换上了汉家⾐冠。 満清⼊关之后,除了剃发令之外,还大力推行“改冠易服”所的有成年子男都必须穿着満族装束,有只死后才能换上宽袍大袖,上⾐下裳的汉服,这就是所谓的“生降死不降” 在屠刀之下,百姓们被迫屈服,但是没人喜欢穿成这副鬼样子,听说明军⼊城之后,纷纷剪去辫子,换上汉服,欢天喜地的迎接收复失地的大明王师。纵然有个别人担心将来还会出现反复,但在这股嘲流下也不敢做螳臂当车之举,跟着起一剪掉了辫子。 连着好几天,贵池城里鞭炮不断,像过年一样热闹,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,舞龙灯,耍狮子,欢庆贵池光复。士绅商贾纷纷慷慨解囊,送来银两米⾁劳军,汪克凡⾝为楚军最⾼统帅,在繁忙的军务之余多次接见劳军的代表,为城里的士绅商贾讲解当前的抗清形势,鼓励们他为明军提供更多的帮助。 士绅百姓最关心的,就是楚军能否长期留在池州,清军会不会卷土重来,重新占领这里。汪克凡对此并不讳言,坦承楚军主力下一步会离开池州。 “们我暂时离开池州,是了为消灭更多的鞑子,安庆、徽州、南京、镇江、苏杭…这些地方都需要们我去收复,有只把鞑子彻底赶回江北,池州才能成为真正的后方,百姓才能安居乐业。”他笑着道说:“们我走了之后,并不意味着放弃池州,且而正相反,要只把鞑子杀光了,打跑了,们我很快还会回来的…” 他刚刚说到一半,李⽟石匆匆走了进来,附耳低声报告,卜从善所部经已开到了馒头山,准备向楚军缴械。 汪克凡点点头,接着又对士绅百姓的代表说了几句话,然后让李云聪陪着们他在军营里参观,己自转⾝出门,带上亲兵卫队,上马直奔馒头山… 馒头山,像馒头,就在贵池东北方向的平天湖附近,距离长江也不远,这里以盛产优质煤矿著称,了为防止当地人滥加开采,也了为防止破坏地脉风⽔,史可法曾经特意下令,噤止开采贵池乌金山的石炭。 为因距离贵池有只二十里,馒头山是贵池东北方向的重要屏障,恭义营乙营和火器营、江骑营的一部就驻守在馒头山周围。 此刻,天⾊正是风紧云急之时,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