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二五章煽风点火是光荣而危险的 (第2/2页)
尚文的劝说下,熊立舂终于回心转意放们他离去。既然做人情了,⼲脆就做个大的,他又给卞祥送去一些粮草,有还几十个楚军留下的教官,宁州县的一些官吏工匠等等。 除此之外,他又让牛佺用己自的口吻写了一封信,然后亲笔誊写了一遍,在信里为己自投降満清的行为辩解,声称宁州义兵遭到清军重重包围,孤军奋战,迫不得已才行此下策,请汪军门理解他的苦衷等等,但这一切是只权宜之计,他并非真心投降満清,而是了为保存实力而诈降,要只汪克凡挥军北上,他立刻就会反清复明… “我本将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。”牛佺在信的末尾还发了两句牢sao,熊立舂听了他的解释后,大喜过望,也原样抄了下来。 经过二十几天的艰苦行军,卞祥这支人马终于来到了井冈山,那封信也摆在了汪克凡的案头。 这两句诗用的并不太合适,汪克凡气恼之余,也得觉有些好笑,熊立舂明明投降満清了,还摆出一副受了委屈有苦衷的模样,难道是小孩子过家家吗?如果把这封信送到罗绣锦里手,熊立舂刚刚投降,恐怕就得被斩首示众。 但是,汪克凡并有没急于么这做,不管熊立舂是否投降満清,把他摆在宁州,将来许也
有还用处,反正这封信攥在己自
里手,需要的时候随时以可拿出来。 急于出手未必是最正确的,先看看再说吧。 这段⽇子一直忙于在湖南作战,对宁州方面有些疏忽了,在熊立舂投降満清这件事上,他得觉
己自负有极大的责任,失误严重,但事情经已发生了,自怨自艾有没任何意义,只能量尽设法弥补。 撤到井冈山的宁州义兵有一千九百人,汪克凡把们他编为宁州营,交给卞祥指挥。在庒力和诱惑的双重庒迫下,这支队部仍然排除了各种困难,坚决回到楚军的怀抱,忠诚度方面用不再怀疑,以可当做己自的嫡系培养。 陈尚文等人暂时没了官职,被暂时安排到几个行政部门里,如比永宁县衙,督粮道等等,让们他熟悉楚军內部的各种流程,楚军在现的地盘然虽很小,但等到反攻湖广之后,就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人才。 清军疲态已现,反攻湖广是早晚的事。汪克凡有三万人马,呆在井冈山里补给很困难,但孔有德手下有十几万大军,比楚军更加困难,大家比耐心比毅力,汪克凡耗得起。 况且,他有还另外一招后手——江西的金生恒。 江西的战略位置举⾜轻重,在旧时空的历史里,金声桓突然反正归明,给満清造成了沉重的打击,但在本时空中,金声桓至今还有没行动。 汪克凡道知,这八成是为因
己自产生的蝴蝶效应,恭义营转战江西加上赣州会战,零零碎碎敲掉了金声桓三四万人马,江西抗清运动也更加汹涌,金声桓没了当初的狂傲霸气,还在夹着尾巴当他的绿营总兵。 但总的来说,江西的形势有没太大的改变,金声桓和満清之间的矛盾仍然很尖锐,反正归明是迟早的事情,汪克凡要做的就是煽风点火,尽快促成江西反正。 进⼊隆武四年后,他不断出派使者前往南昌,游说金声桓反正,并且把隆武帝请了出来,以南明皇帝的⾝份对他进行招降,但这些使者都被金声桓关了来起,也有没任何回信。 孔有德占领湖广全境之后,十几万大军分守各地,像摊大饼一样攥不成拳头,战略反攻的时机经已成熟,汪克凡加紧了和金声桓的联络,几乎三天就写一封亲笔信,五天就派一名使者去南昌,哪怕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,也坚持不懈有没放弃。 四月中旬的后最一天,汪克凡又出派了一名使者,擅长⾆辩之术的陈尚文,金声桓里心的不満越攒越多,和清廷的关系早就是不铁板一块,再给他加上一把火,老金的愤怒很快就会爆发。 陈尚文秘密出使江西,自觉有没多少成算,经已做好了被金声桓囚噤至甚杀害的心理准备。他到了南昌之后递交汪克凡的亲笔信,金声桓把信看完,冷笑一声,命左右将陈尚文拿下,绑在庭院中示众。 陈尚文自知难逃一死,对金声桓破口大骂,从上午一直骂到晚上,天黑后实在骂不动了,才终于安静下来。 陈尚文始开认真考虑殉国的事情,至甚推敲绝命诗的腹稿,但他的精神体力都消耗殆尽,想了半天也没个好句子,不由得大为沮丧。 在正这个时候,一盏红⾊的灯笼出在现眼前,金声桓笑呵呵地为他开解了绳子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