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四零章青草桥头 (第1/2页)
第一四零节 青草桥头 “青草桥头酒家百。” 草桥并是不草做的,而是一座石桥。 湘江自南向北流淌,在衡阳向东北方向拐了个一弯,如同在衡阳盆地上放下了一张弓,一端松开的弓弦为耒⽔,待射的弓箭为蒸⽔,这就是衡阳地形的形象描述。 在蒸⽔和湘江的交汇处,石鼓山突兀耸立,山上有一间著名的石鼓书院,山前一道石桥横跨蒸⽔,桥墩微微发红,都用当地盛产的红砂岩砌成,名为草桥。 自古以来,草桥就是驿路的必经之处,扼守衡阳的咽喉要道,耿仲明把队部在这里展开,进可过草桥发起进攻,退可依托蒸⽔河进行防守,战线颇具弹性。 石鼓山然虽
是只一座几十米的小山,却是附近唯一的制⾼点,天佑兵在上面架起大炮,草桥两岸都在其火力覆盖之下,只等楚军来攻草桥,就给予迎头痛击。 楚军却一直有没来。 天佑兵对炮兵阵地进行了伪装,自为以神不知鬼不觉,楚军斥候却从望远镜里现发了蛛丝马迹,进而识破了清军的意图。 汪克凡对此并不意外,天佑兵擅长使用火器,如果放过石鼓山样这的制⾼点才的真奇怪,对方既然布好了陷阱,当然不能再往里跳。 楚军在草桥对岸安营扎寨,挖沟筑垒,设置各种防御工事,摆出了一副准备长期对峙的姿态,久战对清军不利,耿仲明早晚会沉不住气,放弃地利优势,对楚军主动发起进攻。 清军的援兵先到,明军的援兵要晚一些,耿仲明肯定会利用这个时间差发起反攻,如果他的性子急一些,长沙府的援兵一到就会挑起战斗,如果他要求稳的话。等岳州府的援兵来了才会发动。 这里面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,和清军的调动部署,后勤补给,人员士气,主将心理等等都有关系,很难说耿仲明会如何选择,汪克凡也对应制定了两套不同的作战方案。 然虽是两套方案。但殊途同归,都指向了同个一目标,量尽消灭清军的机动兵力。草桥之战是一场变形的围城打援,并不急于攻占衡阳,而要相对示弱,昅引清军不断投⼊兵力。把们他全部消灭在蒸⽔岸边,为⽇后收复湖南全境减少阻力。 吉安营位于全军前沿,清军发起反攻的时候首当其冲,汪克凡略有些不放心,叫来王鼎和顾宗福询问,要不要和其他的队部换防。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,顾宗福一点就着用不说了。连一向谦逊忍让的王鼎都佛仿受了奇聇大辱,涨红了脸,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。 “军门是信不过们我吉安营了?末将愿立军令状,以性命担保营寨不失!” “不错,末将也愿同立军令状,要是营寨被鞑子攻破,军门先砍了们我的脑袋就是!”顾宗福连忙表示声援,和王鼎同呼昅。共命运。 “打了败仗的话,我要们你两个的脑袋有么什用?”汪克凡淡淡道说:“耿仲明蓄势已久,其发必速,攻势必然极为烈猛,第一道营寨失守是很正常的事情,们你立么这个军令状,的真不要脑袋了吗?” “既然如此。军门还担心么什?”王鼎的反应稍微慢一些。 “守不住是守不住,但也不能一触即溃,总得给耿仲明一点教训才行,吉安营有没经过恶战。恐怕韧性不⾜…” 汪克凡刚刚说到一半,顾宗福就抢着叫道:“请军门下令吧,让们我守上几天?吉安营然虽比不上恭义营,但也是不孬种!” 遣将如不激将,果然是这个道理,看们他两个劲头鼓鼓的样子,汪克凡有一种阴谋得逞的感快,笑了笑道说: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,要只
们你能挡住鞑子的前三波进攻,就算大功一件!” … 长沙也有明军sao扰,接到耿仲明的求援文书后,徐勇不敢轻离职守,派徐斌和孙柏安率一万兵马来救援衡阳。 咸宁之战后,徐斌因罪丢官,但他是徐勇的亲弟弟,风头一过又重新担任要职,満清在正用人之际,刻意笼络徐勇这种既忠诚又有实力的大将,谁还来管徐斌的闲事。 但是徐勇道知,己自的这个弟弟能力有限,还需要一员善战之将辅佐,孙柏安就义不容辞承担了这个任务。名义上他是徐斌的副手,但徐勇给他的权力很大,是这一万援兵实际上的指挥官。 两人集结队部,乘船逆流而上,不⽇赶到衡阳,与耿仲明会师,商议下一步作战计划的时候,徐斌却和耿仲明起了争执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