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三百四十九章诸王议政2  (第3/3页)
彘的乳母金氏连忙恭身上前,抱着刘彘就退到一边。    刘彻也连忙回到自己的位置,临襟正坐。    天子刘启看着自己的儿子们,道:“今日,朕召集太子与诸王前来,是有件事情,想叫诸王与太子都来议一议!”    他拍拍手掌,立即就有十几个宦官捧着许多竹简鱼贯而入。    这些竹简被分发给所有的儿子,甚至,刘彘那个小家伙也面前也放了一份。    刘启接着道:“诸王都看看罢!然后议一议该当如何!”    “朕昨日已经与丞相、御史大夫以及宗正、太常都议过了!具体该是个什么结论,诸王可以畅所欲言!”    刘彻翻开那竹简,不出他所料,全部都是刘遂的黑材料。    从不敬长安,语出反言这种擦边球,到私通匈奴,与刘濞往来,联络甚至密谋共同举兵,可谓是证据确凿,刘遂想不死都还真有些难度!    只是,作为太子,刘彻不能先发言。    不然的话,传出去肯定会有人说闲话!    但也不能拖到所有兄弟都说完,那样,也会显得太子没有担当。    一般而言,这种事情,刘彻认为,第三个发言比较妥当。    于是,他就静静等着其他兄弟的反应。    几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,刘彻就见到,常山王刘非‘拍案而起’,迅速出列拜道:“儿臣常山王非启禀父皇:赵王刘遂大逆无道,行事放肆,不可以承宗庙,儿臣以为,当下有司,按律论其如法!”    这杀气腾腾,毫不掩饰的话语,让刘彻感觉脖子都有些发凉。    但同时,也在心里骂了这个家伙一句‘煞笔’。    道理很简单,汉室天下,最讲脸皮,哪怕天子恨某个诸侯王恨得牙痒痒,那面子上也会一团和气。    当初,刘濞的太子遗体被送回吴国,刘濞直接对前去送还遗体的使者说:“死在长安,就葬在长安罢,何必送回来?”    将太子遗体送回长安,生生的把朝廷的脸面抽的啪啪啪响。    更是从此不再朝觐长安。    都这样了,汉室朝廷却默认了刘濞的选择,甚至于赐其几仗,使其不朝长安。    假如这个例子比较远,很多人都不记得了的话。    那么,发生在眼前的事情,总该能让刘非长点记性罢!    刘濞授首以后,天子刘启,假惺惺的对群臣道:“吴逆虽无道,朕不可无情,其令大臣于吴王宗室,择一贤者,其嗣吴国宗庙香火!”    话音未落,窦太后一封懿旨就到了——吴王虽长,然其无道,安可续其宗庙?    然后这事情就没有然后了!    明眼人谁不知道,这就是一出戏,演给天下人看的——看看,朝廷还是很仗义的嘛,吴王都谋反了天子都还念着要给其延续宗庙香火,真正是仁义圣主啊!数遍三皇五帝,历朝历代,还找得出这样仁厚的君主吗?    更重要的是,天子演戏,还演了个全套!    既然吴国因为太后反对,为人子,以孝道为第一,不得不‘忍痛’放弃。    那么,楚国自然就不可能吞进肚子里了。    于是,天子下诏,赦楚国除附逆之臣外,所有大臣贵族无罪,即使附逆,也要看情况,区别对待。    只是这诏书下的有些略晚,楚国的大部分贵族和地主士绅,基本都已经被前线的大军在天子诏下绞杀一空了!    然后,真正的戏rou来了。    天子继续下诏,承认了楚王刘戊,在去岁十月死于刺杀,下诏,以楚元王子,平陆候礼嗣楚国宗庙。    为了面子,一个已经吃进肚子里的大国,天子都吐出来了。    再这样对刘遂杀气腾腾,喊打喊杀,这不是抽皇帝老爹的脸吗?    只能说,刘非这个家伙对赵国太过热切了,以至于,利令智昏!    刘彻在心里冷笑一声。    老刘家这死要面子,既要*子,还想立牌坊的作风,虽然,真摊开来给人看的话,是个人都会觉得不齿!    但是,刘彻心知肚明,这正是刘氏天下能延绵五六百年,甚至到了东汉末年,还能来个回光返照的根本所在。    因为,这正是收买人心的最佳策略。    而一个连牌坊都不想立,就急匆匆的想做*子的王朝,能活过五十年,都已经是幸运了!    譬如曹魏…    刘非之后,刘荣也醒悟了过来。    这正是寡人在父皇面前表现的大好机会!    刘荣立即出列,生怕被刘彻跳出来抢了风头,他跪下来,禀报道:“回禀父皇,儿臣以为,赵王所作所为,真乃是人神共愤,非人臣可为!想当年,幽王死于非命,先帝故而怜之,封其为赵王,存亡断续,不想其不但不感恩在心,竟做出这许多的不忠不孝之事,儿臣以为,当杀一儆百,为后来者警!”    在刘荣看来,这个事情,几乎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处置方式了。    假如,要是放过刘遂,那以后,那些诸侯王,还不是人人都要谋反了?    反正,谋反了,也不会被治罪,谁还怕啊?    这么想着,刘荣就像一只得胜的公鸡一般,得意的回头看了一眼刘彻,仿佛在说:任你狡猾如狼,这回也得吃我的洗脚水!    只要是想到终于能赢一次刘彻,刘荣就感觉,浑身上下,每一个细胞都在舒服的呻吟。R1152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